摘要:生动传神总牵魂——林子良先生和他的工笔画艺术高连刚著名作家张丽钧曾写过一篇有关品鉴仕女图的文章,大致是说,仕女图可用“悦目、赏心、牵魂”这三把尺子去衡量:“悦目”的,虽云鬓花颜,看上去养眼,却是平面的,只薄薄一层,吹拂可散,让人不可能生出与之亲昵的冲动;“赏心”的,除却容颜姣好,通身散发着温润光泽,再就是由外而内,美是立体的,能让人感觉得到她心里似乎盛满了芬芳心事,让人忍不住去猜想;“牵魂”的,则
生动传神总牵魂
——林子良先生和他的工笔画艺术
高连刚
著名作家张丽钧曾写过一篇有关品鉴仕女图的文章,大致是说,仕女图可用“悦目、赏心、牵魂”这三把尺子去衡量:“悦目”的,虽云鬓花颜,看上去养眼,却是平面的,只薄薄一层,吹拂可散,让人不可能生出与之亲昵的冲动;“赏心”的,除却容颜姣好,通身散发着温润光泽,再就是由外而内,美是立体的,能让人感觉得到她心里似乎盛满了芬芳心事,让人忍不住去猜想;“牵魂”的,则似魅非魅,清逸典雅,举手投足间,分明就是为了入众生之梦而生,那种美,具有高渗透性,直抵人的心灵。悦目的,自然只能赚走人们的一个眼神;赏心的,也就刚好赚走一串叹赏;而牵魂的,才恰恰最令人难忘,一世怀想,印象深刻。
由此,我们来赏析林子良先生的工笔仕女图乃至其他画作,窃以为,当属于“牵魂”一类。
看他的笔下,从《西施浣纱》、《昭君出塞》到《貂蝉拜月》、《贵妃赏花》,那一个个古装美人裙摆飘逸、钗环摇曳,体态轻盈、顾盼生姿,千娇百媚、秀而慧中,何等的超凡脱俗、楚楚动人。在这里,画家显然是“以形写神,以神达意”,既讲究意境营造,又注重在人物的气质、内心世界刻画上下功夫,塑造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无比生动、逼真。从表现技法上,我们似乎也能觉察到,画家坚持的审美取向是抒情的、诗意的、唯美的。他在继承“传神写照”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了色、乐、韵、舞的表意符号,以线为骨架,以色辅助造型,以晕染、渲染等烘托背景,不但跳出了摹古不化、文人自赏的怪圈,而且在意境、意蕴、意象上,都别具匠心,别出心裁,别有洞天。同时画家还注意与观画者的内心相呼应,创造性地将时代感、民族感、个性化、风格化自然而然地糅合在一起,用自己抒情的笔调,耐心、工整、细致地描绘出一片视觉新天地。再加上他的笔墨又是那样娴熟,造型精准,设色考究,艳而不俗,润染有度;情感流露又是那么细腻真挚,因而他不断问世的仕女图,总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画面上透出的仕女们那股含蓄内敛、婀娜多姿、优雅端庄、超凡脱俗的清丽气质,又使人顿感仙风道骨般的飘逸和安宁,不由得怦然心动,心驰神往。而画家传递的那种生命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追求,恰恰又正代表了中国工笔画艺术的时代精神。应该说,他的仕女图神形兼备,清新典雅,幅幅精彩,笔笔含情,艺术性高,感染力强,确实足以撞击人的灵魂,拨动人的心弦。
再看他的工笔花鸟,或鹰击长空,或雀跃枝头,或瑞鹤齐翔,或锦鲤戏水,或群芳竞艳,或荷塘清韵……也都形象逼真、呼之欲出。无论是形态还是质感、情趣,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悦目怡情。他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既画纤俏又画凝重,既画妩媚又画淡雅,既画清新又画古朴,不仅赋繁花以生命,寓百鸟以人性,而且精于写胸中意象,抒人文情怀,通过画作来表现内心的感受和想像。从而为我们营造了一种介于“真实”与“梦幻”之间的花鸟世界,创造出了一派具有“真气、真意、真趣”的艺术境界。
林子良先生的画作,笔法工整,先勾后染,敷色精致,不管是题材上还是形式上,乃至意境上都极富新意。纵观他的创作,分明能看出画家已完全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熔古铸今,中西结合。特别是在承继宋代院体画的基础上,明显地合理地融入了西洋绘画的构成形式和透视、肌理效果。以致于用墨上有浓淡对比,布局上有光色的明暗变化,清淡中透出一股灵气,高雅中飘过一缕神韵,较好地克服了工笔花鸟画色彩娇艳火灼的媚俗之弊。其笔下一鸟一禽,各具情态;一花一草,皆得生趣。大凡关注过他的人都承认,初观其画,惊艳;复观其画,惊心;细品其画,惊奇!透过他的工笔,我们看到的不单单是一种典雅、静谧的景致,领略到的不单单是淡逸而隽永的意趣,还有很多艺术元素颇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如他的《锦羽临风》图(91cmx175cm),所画孔雀用笔自然洒脱,用墨奔放俊逸,用色富丽堂皇,既表现出了孔雀的雍容华贵,又显得格外灵动、鲜活。整个画面细腻精致,却不火气、俗气。由此可见,他在用笔、用墨、用色上都把握得恰到好处。中国画是辩证的艺术,古人历来强调中和之美。从本质上说,“中和”是对“火候”、对“度”的适当掌握,如此方能不激不厉、风规自远。显然,林子良先生的艺术具有这样的风格。还有他的《安居乐业图》、《六顺图》等,也都格外恬淡、清幽、沉静、优雅,其独特新颖的构思,妙趣横生的笔墨,生动奇巧的构图,细致入微的勾画,无不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和美的艺术启迪。作品的深层构创,无疑也是画家灵感、激情与大自然的相涵交融。同时由于在技法上,做到了大胆的中西融合,既可隐见传统笔墨之气韵,又可见异国画坛之画风。可谓五墨齐备,浑然天成。我揣度他作品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其深厚的中国画传统技法的功底,更得益于他敏锐的构思才能和炽烈的创新意识。
林子良先生擅作大画,经常有几米、十几米的长卷面世,让人震撼。这一方面彰显了他良好的绘画驾驭能力和艺术才华,一方面也体现了他献身艺术的吃苦精神和远大志向。众所周知,工笔画较之写意画很费工夫,更何况又是宏幅巨制,对于一位职业画家来说,没有超强的定力和耐性,没有精湛的技术和功底,没有强烈的精品意识和事业心,是很难完成的。而林子良先生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他于繁华的京都,偏居一隅,时常如达摩面壁,一连数日沉潜下来,挥毫泼墨,精耕细作,挥汗如雨。这在喧嚣浮躁的当下,又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在艺术实践中,林子良先生还善于把民俗理念融入笔下,让画作尽量“画里有话,画外有音”,往往带有一定的祝福和吉祥寓意。近年来,他常用牡丹来象征富贵、雉鸡隐喻吉祥、锦鲤讴歌生活、孔雀赞誉人生,用荷、松、鹰、鹤言志,用梅、兰、竹、菊抒情。匠心的取材,巧妙的构思,也折射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想,或许正因其作品有着那么多的象征意义,且又有鸟语花香的明媚之境,有植物丰茂的繁荣之境,有绿荫融融、光影迷离的梦幻之境,才使得他的作品雅俗共赏,深受欢迎吧。而这些,我敢说也只有关爱生命、热爱自然、心有大爱、渴望创造的人,才能绘出如此美妙的精品佳作!
林子良,又名林佳成,号谷秀山人,祖籍山东滕州,现居首都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将军诗书画院专业教授,中国书画院院士,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名家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鲁南分会秘书长,中国艺林书画院院长。
他从小就痴迷于书画,见山画山,见水画水,花鸟鱼虫,见之即描。1987年正式进入山东工艺美院,主攻工笔花鸟,擅长人物、动物。后来又多次受到喻继高、金鸿钧、何家英、王庆升等老师的言传身教,画艺精进,风格有着明显的突破。 他的画作有工笔设色和水墨写意两种风貌。写意渊源唐、宋、元、明历代水墨技法的历史沉淀,更多吸取宋人的简劲放纵画技法,兼融书法用笔,独创遒劲纵逸、气势雄健的花鸟新风。工笔则坚持借写意之石攻工笔之玉,将写意画的功力和修养巧妙地融入工笔画中,形成了淳和流畅、隽秀诡谲、清丽明快的鲜明特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几十年来,林子良先生师承传统,博采众家,刻苦钻研,由写意到工笔,再由工笔到写意,求新,求变,驾轻就熟,在当今画坛已占有自己一席之地,被社会广泛关注。曾荣获“中国当代青年画家”、“全国优秀画家”、“中国文学年度十大画家”等荣誉称号。其作品多次入展并获奖,先后出版有《林子良作品选》、《林子良(佳成)工笔画精品集》、《林佳成作品欣赏》等。部分作品还被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一些国家艺术界人士收藏。